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建党100周年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学术育人不言之教幸福之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坚持“两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

——访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顾红亮教授
2023年10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开放性,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了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顾红亮教授。


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


  记者:如何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

  顾红亮:可以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两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从理论逻辑上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继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文化观点,融入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元素和文化要素,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理论逻辑的升华。同时,这一思想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继承和阐释了传统文化中很多价值观念,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

  第二,从实践逻辑上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提炼,是实践逻辑的升华。它既是对新时代文化事业改革发展成就的总结,也是对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成就的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推出新举措,出台新政策,充分展现出群众的首创精神,推动了文化思想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战略部署、新的要求和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善于在文化建设实践基础上进行文化理论创新。

  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角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开放性,体现体与用的辩证统一,既明体达用,又体用贯通,在体用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传统文化现代化展示出双重价值


  记者:“七个着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能发挥什么作用?

  顾红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包含了传承中华文明、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通过坚持“两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展示出重要的外在价值。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人类社会遭遇很多新的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方面可以提供很多智慧和洞见。比如,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资源;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思想,为当代青年团结奋斗、敢于斗争提供了思想资源。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展示出重要的内在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宝贵文化资源,是中国人的精神之根。在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而且形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和民族特征,其影响延续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文化生命的滋养,对于中国人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塑造,起着极大的作用。


担负新使命需要新气象新作为


  记者: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担负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需要怎样的新气象新作为?

  顾红亮: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要有自立自强的新气象。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华民族曾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勇反抗,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文化建设成就。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坚信文化强国建设的可行性,坚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文化政策的合理性。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要有开拓创新的新作为。中华民族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史,为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促进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既要延续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又要创造新的辉煌。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让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走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要有博采众长的新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能采取闭关锁国、自我封闭的政策,必须采取开放包容、取长补短的原则。要坚持胸怀天下,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吸收世界上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与其他文明体系平等对话,在交流互鉴和共建共享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传统文化的形式,从而在世界舞台上,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绽放出绚丽色彩。


阅读原文


记者王珍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上观新闻 | 解放访谈-顾红亮:在“七个着力”中,为何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两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