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建党100周年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学术育人不言之教幸福之花

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2023年度校庆各院系、单位学术报告——外语学院
2023-10-16 12:53:28
主讲人:赵刚等
主办单位:外语学院

翻译系

时 间:2023年10月16日(周一)13:00

地 点:闵行校区外语楼116

报告形式:线下

主讲人:赵刚教授

报告题目:中国文学作品英译中的隐化现象研究---以《射雕英雄传》的英译为例

内容简介

讲座厘清隐化的概念和类别,阐述译界对该概念的误解,通过案例分析,证明隐化和显化一样,可能也是翻译共性的一部分。

主讲人简介

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翻译系主任、翻译硕士中心主任;中国辞书学会和上海辞书学会理事、中译社顾问、上海翻译类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会委员;从2008年起一直担任《辞书研究》的特约撰稿人。2012-201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研究;2016-2018年担任中阿肯色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完成词典学和翻译学领域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目前在研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主持编写《中国历史文化辞典》(英文版)。参编《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外研社,2003)第一版,担任《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外研社,2016)和第三版(外研社,修订中)副主编;出版翻译学和辞典学专著4部,汉译英译著14部,绝大部分在美国出版发行,参与编写教材10余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英语系

时 间:2023年10月18日(周三)13:00--15:00

地 点:外语学院319会议室

报告形式:线下

主讲人:刘森

报告题目:“教-研-习-评”四位一体的英语语音教学

内容简介:

英语语音教学团队引进、改良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深耕语音教学,力求提供解决中国英语学习者问题的本土化教学方案。经过8年实践论证,自主研并出版国内语音教学首份《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音能力诊断性评价量表》(简称EPGC),评价的重点由语音知识与技能转向学习者的语音能力;刘森教授编著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语音教程》,将语音学习与有效的信息构建、获取、传递、交际结合,率先在国内语音教学中融入英语演讲;为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国内语音教学领域首创第二课堂“朋辈辅导”模式。英语语音教学从教材到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构建起了以专业知识内容为依托的 “教-研-习-评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谨以此讲座献礼外语学院建院30周年!感恩全网最大下注平台(中国)有限公司、感恩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课程建设、团队建设的同事和同学们!衷心祝福外语学院!


时 间:2023年10月18日(周三)13:00--15:00

地 点:外语学院319会议室

报告形式:线下

主讲人:姚晓玲

报告题目:什么是文学绘图?

内容简介:

过去十年内的文学批评实践新出现一种“绘图转向”(cartographic turn),注重地图在文学领域内的应用。本文将地图视为认知隐喻,聚焦文学书写、空间想象、(抽象)地图绘制之间的多维关系,探讨文学绘图(literary cartography)的起源、内涵与外延、演变史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语境,阐释其在文学分析中的具体实践路径,并勾勒该概念如何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生成新的批评潜力的整体图景。研究认为,文学绘图是一种概念工具,以文学主体性为根本出发点进行跨学科研究,通过想象投射并绘制不同的隐喻空间(如民族空间、性别空间、他者空间等),旨在揭示主体与世界不断变化的动态关系。文学绘图过程中预设的诗学结构邀约不同时空中的读者共同参与地图的重绘工程,实现文学批评介入和批判文化实践的目的。整体而言,文学绘图研究能进一步促进文学与城市研究、人类学研究、数字人文研究、地理学研究等批评话语的沟通,是一种有效探讨自我与世界、地方与全球、人文与科学关系的跨学科阐释视角。


时 间:2023年10月18日(周三)13:00--15:00

地 点:外语学院319会议室

报告形式:线下

主讲人:黄珊云

报告题目:饥饿、自我隔离、正义——露易丝·格吕克对厌食症的书写

内容简介:

诺奖得主露易丝·格吕克少年时代患过厌食症,并在后来的诗歌创作中反复提及“厌食症”经验和“饥饿”体验,其笔下的厌食症患者常常表现出一种“自我隔离”的心理倾向。现有研究大多悲观地认为,格吕克对厌食者的书写指向性别伦理问题,是对女性身体的他者化和否定。本文试图指出,格吕克对“厌食”和“饥饿”的反复书写不仅仅和性别问题相关,而实际上隐含了诗人对美国当代文化语境下以“基督教-犹太教”的冲突为代表的“正义”缺位的辩证思考。格吕克的观点也并非完全悲观,她认为在艺术的形而上维度能够首先重建正义的秩序,以疗愈文化层面的“厌食症”。


时 间:2023年10月18日(周三)13:00--15:00

地 点:外语学院319会议室

报告形式:线下

主讲人:李金彩博士

报告题目:Perspectivalism in Cross-cultural Semantics


时 间:2023年10月18日(周三)13:00--15:00

地 点:外语学院319会议室

报告形式:线下

主讲人:陈俊松教授

报告题目:Mahjong, Kite, Detective Games and Storytelling: Cultural Preservation in Immigrant Narratives


大学外语教学部

时 间:2023年10月18日(周三)15:00

地 点:闵行校区外语楼116室

报告形式:线上

主讲人:甄凤超上海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语料库的外语教学:思想、选题与方法

内容简介:

语料库语言学的快速发展,为外语学习和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方向。讲座针对当前外语学习、教学与研究的核心问题,聚焦基于语料库的解决方案,展现语言库方法研究前沿动态和最新发展。讲座旨在将语料库引入外语课堂教学、外语学习和外语研究,教师和学生通过分析语言使用特征,找到语言使用规律,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突显数据驱动学习的理念。

主讲人简介:

甄凤超,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当代外语研究》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和Applied Corpus Linguistics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话语分析、外语教学。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TESOL Quarterly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主持一项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和一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


日语系

时 间:2023年10月18日(周三)13:00

地 点:闵行校区外语楼221室

报告形式:线下

主讲人:牛路遥

报告题目:井上厦文学中的“笑”

内容简介:

井上厦(1934~2010)是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他创作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采用轻松诙谐的叙述方式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次报告将以“笑”为切入点,重点围绕其初期创作的短剧作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笑”文学背后所蕴含的语言艺术与喜剧结构,探讨文学创作的可能性与文学解读的多样性。

主讲人简介:

外语学院日语系讲师,日本立教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


西班牙语专业

时 间:2023年10月18日(周三)15:00

地 点:闵行校区外语楼333室

报告形式:线下

主讲人:范晔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神奇生物”在这里:西语文学漫谈》

内容简介:

西班牙语文学如星辰大海,我们这一次的漫游选取Altazor, Basilisco, Cronopio等几种出没于诗歌、小说与戏剧中的“神奇生物”为考察对象,尝试管中窥豹,或可略见一斑,再次领略文学经典的魅力。

主讲人简介:

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西葡意语系系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班牙葡萄牙语文学研究分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西班牙黄金世纪文学;西语文学与基督教传统;二十世纪西语美洲文学。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译作:《万火归一》、《百年孤独》、《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致未来的诗人》、《未知大学》等,著作《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文学通史》第二卷“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合著)、《西班牙20世纪诗歌研究》(合著)、《诗人的迟缓》等。


俄语系

时 间:2023年10月20日(周五)14:00

地 点:闵行校区外语楼319室

报告形式:线下

主讲人:王加兴教授 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尤里·洛特曼的文学语言观

内容简介:

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尤里·洛特曼著作集汉译与研究”框架下,重点介绍洛特曼在文学语言方面的理论建树及其意义。

主讲人简介:

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巴赫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等;出版专著5部、译著11部、编著29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11项,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尤里·洛特曼著作集汉译与研究”首席专家;获南京大学人文研究贡献奖。



法语系

时 间:2023年10月27日(周五)13:30

地 点:闵行校区外语楼319室

报告形式:线下

主讲人:Philippe Dufour 法国图尔大学

报告题目:何为巴尔扎克式的小说?

内容简介:

巴尔扎克所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开创了小说的黄金时代,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那么,这种小说的范式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次讲座将代领我们探究十九世纪最初的一批读者是如何定义巴尔扎克式的小说的,而巴尔扎克本人又是如何对此进行定义的。

主讲人简介:

1961年生,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现为法国图尔大学(Université de Tours/University of Tours)语言文学学院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实主义研究、小说美学研究、情感书写研究等,兼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文本与手稿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巴尔扎克研究会会员,任《福楼拜:批评与发生学》杂志主编,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巴西帕拉伊巴联邦大学等多所大学执教,已出版《福楼拜与吝啬鬼》(1993)、《福楼拜或沉默的散文》(1997)、《现实主义:从巴尔扎克到普鲁斯特》(1998)、《小说语言的思考》(2004)、《小说如梦》(2010)、《形象的文学》(2016)、《现实主义思考民主》(2021)等专著。


德语系

时 间:2023年10月27日(周五)13:00

地 点:闵行校区外语楼333

报告形式:线下

主讲人:胡凯 上海外国语大学

报告题目:19世纪殖民主义语境下来华德意志人纪实性著述中的中国知识建构

内容简介:

受西方文明优越论的影响,东方主义的殖民话语成为19世纪来华西方人中国叙事文献的共性标识。报告人尝试将社会建构主义身份理论和东方学相结合,以来华德意志人在19世纪殖民主义背景下用德语撰写的纪实性中国叙事文献为研究对象,将叙事者、叙事对象和作为读者的德意志公众视为互动结构中相互影响的行为体,在近代中西/中德关系的框架下分析叙事者向德意志公众推介和建构中国知识的动机、方式及其对中国形象塑造的影响。

主讲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外德语系副主任,教育部上外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